国内

当前位置/ 首页/ 国内/ 正文

极氪赵昱辉:超快充才能真正解决新能源智能车普及最后障碍

9月3日,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“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论坛”。本次论坛以“新环境 新路径 新速度”为主题,政府部门领导、车企高管、产学研专家教授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作为新能源汽车民族品牌代表,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受邀出席论坛,并参与圆桌对话,携手业界专家围绕“促进汽车消费需要破解哪些难题”议题展开深入研讨。赵昱辉表示,里程焦虑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门槛,而里程焦虑的背后则是充电体验问题。

对此,赵昱辉也提出,极氪一方面将坚定不移地走超快充路线,日前极氪正式发布了单枪峰值功率达800KW的新一代极充桩,并有望于2024年达成行业首个超快充破千站成就,让分钟级充电体验成为可能;另一方面,极氪也将领头倡议推动超快充资源共享、车端协议开放,实现跨品牌、跨站点的快充体验无缝协同,真正解决新能源智能车普及的最后障碍。

图片2.png

(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 赵昱辉)

新能源汽车消费转型大势所趋,里程焦虑与充电体验或成最大阻碍

近年来,在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化转型、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的影响下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。赵昱辉表示,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30%,有望于2030年突破80%,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已是大势所趋。

与此同时,消费者对于“油转电”之后的用车习惯变化、里程焦虑、续航焦虑等问题,仍是制约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门槛。

然而,需要指出的是,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7月底,我国充电设施数量达到692.8万台,同比增长74.1%。今年1-7月,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441.4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99.6%,已超过去年全年充电电量。

“实际上,目前全中国的充电枪数量已经超过了加油枪数量,但是里程焦虑仍然普遍存在”,赵昱辉表示,“所以不是数量问题,而是充电体验的问题”。

如果将公共电桩、车企自建桩、普通家用电桩等均看作一个整体,不难发现,目前的充电设施体系虽然体量日益扩大,但是普遍存在充电桩多而不快、高压高电流超快充渗透率低、充电效率难预估、充电体验差异大等问题。

平衡成本、体验、应用场景,极氪坚定投入“超快充”

目前,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解决里程焦虑、提升充电体验方式主要有三,一是扩大电池容量,二是换电,三是超快充。

在赵昱辉看来,前两种解法“需要用户拿成本换续航,并不是最适合每个人的选择”。而极氪选择的“超快充”路线,则是由车企不断地研发投入,来提升充电技术和电池能量密度,是能够同时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、提升充电体验、拓宽应用场景的技术路线,也是“惠及用户的最好方式”。

资料显示,9月1日,极氪发布了最新一代超快充产品“极充V3”,实现了最大输出电压1000V,最大输出电流800A、充电桩单枪峰值功率达到800kW全球新突破。

图片3.png

对于新一代产品对充电体验的提升,赵昱辉解读到,800kW充电枪搭配上800V新一代新能源智能汽车,有望将充电时间控制到以分钟为单位,“如果用大家熟悉的几C来表达,那么V3可以在将来最高适配8C充电倍率”。

赵昱辉还进一步披露表示,从2年多前以“桩等车”的形式先于全行业布局800V超快充以来,极氪已占目前全国实际建成的360KW以上超快充电桩中的40%以上,同时极氪计划于明年新增超快充电站“极充站”450座到550座,有望在行业中率先实现超快充破千站成就。

图片4.png

多方携手共建快充生活圈,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

今年以来,为了更好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、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,《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》《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》等文件相继印发,从国家政策层面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。

论坛现场,赵昱辉表示,“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同问题,那么更好的充电体验也需要由全行业共同提升”,因此,新能源汽车民族品牌不仅要发挥优势、扛起责任,积极投身高电压、高电流、超快充生态建设,另一方面也“建议所有车企将车端协议全部进行开放,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同一个超快充体系中享受桩与车的无缝协同,让超快充体验惠及每一位新能源用户”。

图片5.png

(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 赵昱辉)

论坛结束后,有业内人士指出,极氪汽车作为目前国内超快充领域的领头人,可以携手行业共同组建“超快充千站俱乐部”,合力推动超快充的行业标准、国家标准建立,共同讲好新能源时代出行的“中国故事”。

当前,纵观全球市场,相比燃油车时代基本由欧洲、美国和日本品牌主导的格局,在新能源时代,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、用户体验等均有着领先优势。可以想见,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,在极氪等民族品牌的持续创新下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迈入走向全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